---★ 图文分解步骤 ★---
首先在左上角设计报头写上花体字标题:拜年文化。然后画上四个漂亮的灯笼作为标题框~
右上角挂饰一串灯笼和彩旗。下方画上一个小男孩手里提着灯笼~
在左下角画上两位老人并肩坐着,拉着手~
两位老人的前面一个小男孩头上戴着舞狮帽正在跪在地上向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用波浪线画上两个大大的长方形边框,在上方空白处点缀一些烟花。左下角画上几朵漂亮的花朵~
接下来涂色,标题字涂上黑色,灯笼用红色修饰,然后给爷爷奶奶和磕头的男孩涂好颜色,左下角的花朵用红色和粉色装饰~
马克笔色号参考~
提灯笼的男孩涂上色,将烟花用不同的颜色修饰。在边框内画上线格,最后将空白处涂上黄色背景色~
拜年文化手抄报素材
拜年习俗 来源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长着血盆大口,异常凶猛,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到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握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到了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土大夫感到互相登门拜年,耗费时日,便用名帖相互投贺。
宋人周辉《清波杂志》称:"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的贺年片,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约二寸亮、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的卡片。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甚至不大熟悉的人也送一张,以广交游。明代,投寄贺年片之风更甚,文征明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当时时兴一种"拜盒"将贺年片放到铺盒里送给对方,以见庄重。民国初期,公历新年也有送贺年片的,同时品种花样也多起来。贺年片从设计到印刷,都越来越艺术,内容也更加有意义了。它从一种写有单纯祝福词语的卡片,发展成兼有书法、图画、诗词的精致玲珑的艺术小品。 现在的贺年片小巧玲珑,既有年历,又有精美的画面,送给友人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