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分解步骤 ★---
左上方开始设计报头,写好花体字:寒露,用长满枝桠的小树枝围成一个标题框~
右下角画上两个小女孩穿着厚厚的衣服,一个留着短发,一个长长的头发披散着~
女孩的左边画上一个长方形边框,周围画上一圈树叶装饰边框,最右边画一棵小树,树上叶子稀疏,树叶飘落,女孩上方的空白处用一个波浪长方形填满画面~
深蓝色将标题字体涂色,树枝涂上褐色。女孩穿着黄色毛衣和粉色毛衣,头发涂上深棕色和黄橙色~
旁边的小树和落叶涂上色,然后给叶子边框部分叶子上色,都是深色系代表秋天的颜色~
马克笔色号参考~
叶子全部涂好颜色,右上边的边框涂上浅绿色,内部画一圈虚线装饰,在边框内画上线格,最后用浅黄色和深青色作为背景色~
寒露的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节气6大习俗
1、吃花糕。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2、观红叶。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歌。
3、饮菊花酒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漬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5、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6、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眀。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溮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据记载, 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 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