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分解步骤 ★---
第一步在中间上方位置设计报头,写上两排花体字:冬至文化,然后画一个正方形标题框~
在顶端用波浪线条画出积雪,左下角有一个穿着厚厚冬衣戴着帽子和手套的小女孩正在堆雪人,旁边的雪人头上戴着水桶帽子,尖尖的鼻子,脖子上还有一条围巾,在胖乎乎的雪人胸前画上一排扣子~
然后在右下角画上一盘诱人的饺子,饱满的饺子装在一个大盘子里,后面有两只圆滚滚的小猫戴着帽子,手中拿着叉子笑眯眯地准备吃饺子~
接下来涂色,标题字涂上黑色,用浅灰色修饰积雪~
然后给小女孩涂上颜色,穿着红色棉衣、棕色靴子,帽子用黄色和红色上色。雪人水桶帽子涂上绿色、围巾用蓝紫色。再给饺子、盘子和猫咪全都涂好颜色~
马克笔色号参考~
底部用浅蓝色画上背景色,标题框内涂上草绿色,最后在空白处画上线格~
冬至历史渊源
古代祭天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周代的正月等于现代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